活性炭过滤器的反洗频率并非固定值,需根据进水水质、运行工况及过滤效果动态调整,核心目的是在 “有效清除滤层污染物” 与 “避免过度反洗损耗滤料” 之间找到平衡。以下是常见的设置原则及参考范围: 一、反洗频率的核心影响因素反洗频率主要由滤层的污染速度决定,关键影响因素包括:
进水浊度:进水浊度越高(如超过 5 NTU),污染物沉积越快,反洗频率需越高;若进水浊度低且稳定(如≤1 NTU,如纯水预处理),反洗周期可延长。 污染物类型:若进水含大量胶体、有机物或微生物(如地表水、生活污水深度处理),滤层易堵塞,反洗频率需增加;若仅去除少量余氯或小分子有机物(如饮用水终端处理),污染速度慢,周期可延长。 运行滤速:滤速越高(如超过 15 m/h),污染物截留在滤层表层的速度越快,反洗需更频繁;低速运行(如 5-10 m/h)时,污染分布更均匀,周期可延长。 过滤阻力: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达到设定阈值(通常 0.05-0.1 MPa,即 5-10 米水柱),说明滤层堵塞严重,需立即反洗,这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。
二、常见场景下的反洗频率参考根据不同应用场景,反洗频率大致范围如下:
饮用水预处理(进水浊度 1-3 NTU): 主要去除余氯、有机物,反洗频率通常为2-3 天 / 次;若进水为井水(浊度低且稳定),可延长至5-7 天 / 次。 工业循环水过滤(浊度 3-10 NTU): 含少量悬浮物和有机物,反洗频率一般为1-2 天 / 次;若水质波动大(如雨季),可能需每天 1 次。 污水处理深度过滤(浊度 10-30 NTU): 污染物负荷高,反洗频率需提高至每天 1-2 次,甚至在水质恶化时(如浊度骤升)增加至每天 3 次。 纯水 / 高纯水预处理(浊度≤1 NTU): 进水洁净,主要去除微量污染物,反洗频率可延长至7-15 天 / 次,以进出口压差作为主要触发信号。
三、动态调整原则实际运行中需结合监测数据灵活调整,避免机械套用固定频率:
以压差为首要依据:当进出口压差达到设定值(如 0.08 MPa),无论是否到预设周期,均需反洗;未达压差时,可适当延长周期。 结合出水水质:若出水浊度升高(如超过 1 NTU)、异味增加或特定指标(如 COD、余氯)超标,即使压差未达标,也需提前反洗。 避免过度反洗:频繁反洗(如一天多次)会加速活性炭颗粒磨损和流失,增加运行成本,需通过优化预处理(如增加沉淀池、精密过滤器)降低滤层负荷。
活性炭过滤器的反洗频率需 “因水而异”,核心是通过监测压差、出水水质和进水负荷,设定基础周期(如 1-7 天)并动态调整。新手操作时可先按经验值试运行,再根据实际污染速度逐步优化,最终形成贴合自身工况的反洗方案。 |